哈希游戏- 哈希游戏平台- 哈希游戏官方网站
2024年,是太原全面推进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一年。一年来,面对结构性和周期性矛盾叠加、长期性和短期性问题交织的复杂严峻形势,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上下牢记领袖嘱托、落实省委要求、回应群众期盼,锚定“六地”发展定位,夯基筑台、蓄势赋能,加快推进一批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件,抓紧办成许多想干要干的民生实事,推动建设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的内涵、空间、气质、形象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。在《2024世界城市名册》(GaWC全球化与世界城市研究网络)中排名由2020年223名上升到139名,在《中国百强城市》(GYBrand全球品牌研究院)中排第40名,位列二线城市,太原的吸引力、影响力显著增强。
城乡建设统筹推进。坚持治山、治水、治气、治城一体推进。新时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(2021—2035年)获批,入选首批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示范城市,入选国家再生水利用重点城市,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迈上新台阶,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取得新成效。地铁1号线开通运营,轨道交通进入“换乘时代”。西北二环主线通车,城市路网跨入“三环时代”。迎泽大街华丽蝶变,彰显“锦绣太原城”勃勃生机。古娄方高速启动奠基,西部老区人民梦寐以求的“快速通道”即将开工。晋祠泉持续复涌,再现“晋祠流水如碧玉”千年诗句景象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.73,创历史最好水平。
社会事业全面发展。坚持以“小切口”服务“大民生”。78.9%的财政支出优先保障民生。城镇新增就业8.9万人,入选全国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实施城市。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,市县托育机构实现全覆盖,入选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名单。3.02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基本建成,6003套配售型保障性住房全部开工,“保交房”交付率94.46%。8292辆巡游出租车全部更新。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,信访工作扎实有效,社会治安持续改善,“平安太原”成色更加耀眼。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规划收官之年。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: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,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、三中全会精神,深入落实习对山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,按照中央和省委、市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,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,聚焦“六地”发展定位,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,着力扩大开放,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,高质量完成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任务,加快国家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,在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、作出更大贡献。
下好创新“先手棋”。坚持以“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”打头阵,组建产业科技专班,深化研究“产业、空间、要素”布局,找准“四链、实数、两业”融合路径,促进有限资源配置最优化。加快北部“晋创谷·太原”先行区建设,统筹“区、校、谷”一体发展;支持南部“晋创谷·低碳技术科创走廊”建设,加强“两市一区”协同发展,率先打造科教兴省的太原示范样板。深入开展“双百攻关”“揭榜挂帅”等行动,力争培育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0户、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家以上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80家、专精特新企业120家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2800亿元。
锚定产业“主赛道”。坚持转动能、搭平台、优生态,持续实施工业高质量发展“百千万亿”工程,聚焦“新材料、高端装备制造、新一代信息技术、低空经济、新能源、文旅经济”6条优势赛道精准发力。推动“老树发新芽”,重点支持太钢、太重、太锅、山西电机、中车太原等企业加快智改数转,力争制造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稳定在60%以上;推动“小树变大树”,重点支持惠科、比亚迪冲刺百亿规模,推动厚生、百信、锦波等企业产值翻番,力争战新产业占规上工业增加值稳定在30%以上;推动“独木变森林”,重点支持以晶科、中来、美锦氢能为龙头的新能源产业,以凯赛、玻纤、钢科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,以烁科、晋科、智芯为龙头的半导体产业加快聚链成势,促进“1233”重点产业链营收增长15%以上。实施“人工智能+”行动,加强通用和垂类大模型研发布局、迭代升级,扩大在工业、科研、教育、医疗、文旅等领域融合应用。实施未来产业培育工程,超前布局创新基础设施集群建设,促进更多前沿技术“沿途下蛋”。大力推动低空经济、文旅经济抢占新风口,拓展新场景,加快形成新型消费增长点。
打造承载“集聚区”。坚持产业布局和空间布局协调匹配,坚定不移把开发区打造成承载新质生产力的主战场。全力支持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建设,建立市区融合发展机制;加快推动中北高新区扩区增容;支持推动中北高新区、阳曲示范区建设消费品特色园区;支持清徐开发区打造全国一流煤基新材料示范基地;支持西山示范区打造优质文旅产品;持续推动专业镇梯次发展;持续推动火工区搬迁。滚动开展“三个一批”活动和“三未”项目攻坚,推动开发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%。
提升要素“配置率”。坚持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,让企业生产要素成本实质性降下来。探索战新产业高比例绿电供给、绿电绿证交易等机制,布局“源网荷储”一体化项目,率先打造绿电产业园区。放大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效能,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,深入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。盘活存量低效用地,推行工业不动产分割转让,全面提升亩均效益。强化“服务走在企业需求前面”意识,以服务效能保障要素供给水平,建立全周期服务体系,完善全链条梯次培育机制,力争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00户、“四上”企业1000户。
力挺民营经济发展。深入贯彻习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,坚定与广大民企携手同行,高质量谋划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。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,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,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、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,健全防止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。坚持以控制成本为核心优化营商环境,加强融资、环评、用地、用能、用工等综合保障。要像相信农民会种地一样,相信企业家会办企业,不叫不到、随叫随到、服务周到,推动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扎根太原、深耕太原,聚焦实体、专注主业,在高质量发展中担纲大任。
谋深虑远城市更新大文章。立足城市发展从“快速扩张”转向“有机更新”阶段进程,抓牢让人民安居乐业这个基点,坚持“体检、更新”一体化推进,聘请中规院等一流专业团队,做好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太原行动方案,开展重点片区改造战略研究。坚持“留、改、拆、建、控”并举,聚焦群众向往的“好房子、好小区、好社区、好城区”,实施以城市片区为单元的系统化更新,既体现出现有的独特山水风光,又延续好城市的历史文化脉络,彰显出凝固在建筑、街道、绿地等公共空间上的城市个性、城市气质、城市精神。
大力推进县域提能和乡村振兴。支持清徐加快打造“城市融合型县城”示范样板。统筹推进古交、阳曲、娄烦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。健全县域经济特色化发展、差异化考核机制,“一县一策”打造产业地标。扛稳粮食安全责任,新建高标准农田3.6万亩以上,新改扩建设施蔬菜5000亩,持续推进高粱、谷子等6类农业全产业链发展,壮大酿品、乳品、林麝等特优产业,增强“菜篮子”保供能力,提升农产品自给率。加快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,持续健全农村寄递物流体系。学习运用“千万工程”经验,打造精品示范村24个、提档升级村80个。巩固提升“三保障”和饮水安全水平,扶持培育25个集体经济样板项目,全市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0万元、100万元的村占比提高10%。
推动标志性改革率先突破。组建太原文旅集团,构建“政府做生态、景区做平台、市场做业态”的开发运营管理体系;加快市属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,筹划设立市产业投资集团,组建汾水资本国调产业发展基金;组建招商协作专班,构建招商引资项目全流程工作体系;优化“1+7+4”人才政策体系,筹备成立太原人才集团,加大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,加强柔性引才,大力营造“勇于创新、鼓励成功、宽容失败”的社会氛围,写好双向奔赴的“锦绣太原”人才篇。
优先提升交通物流枢纽服务功能。全力推动太绥高铁、大西高铁提速改造工程开工建设。全力服务保障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。加快启动实施铁路太原货运东环联接线项目。积极争取太原至长春、太原经徐州至上海等高铁纳入国家中长期铁路规划。实质性启动太原临空经济区建设,支持太原航空增设客运航线、开通货运航线。主动融入晋鲁大宗商品骨干流通走廊,积极创建大宗商品资源配置枢纽。统筹做好跨境电商综试区、晋煤铁路物流集装箱转运场站、粮食物流产业园铁路专用线等建设,加快推动陆港空联运取得功能性突破。
办好十件民生实事。今年我们创新民生实事遴选工作机制,以“更贴民意、更合民需、更有成色”为目标,在深入调研、系统谋划基础上,形成“民生一本账、一年一张单”,把一点一滴的民生实事变成持续推进的民生事业。一是以学校、医院、商圈为重点,新增公共车位1万个以上;二是实施坞城中路、唐槐路、电厂西路、荣军北街、玉河东街等50余条市民反映强烈的街巷改造工程;三是完成主城区700个核心路口精细化配时管理,建成“十横十纵”绿波网,提升路网通行效率;四是推动260余项检验检查结果医疗机构互认,最大限度避免重复检查;五是高度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,推进全市644所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全覆盖;六是新建40个社会足球场、100公里健身步道,进一步扩大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;七是为全市持证低保重度视力、肢体和多重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;八是推动农产品快速检测向大型连锁超市和网络平台延伸,让老百姓的“菜篮子”拎得更放心;九是优化电梯安全应急救援服务,保障全市5.3万部电梯实时预警救援全覆盖;十是改造完善100个标准化社会单位、社区微型消防站,提升基层抗御火灾能力。